快捷搜索:  

【环时深度】西方对俄罗斯(Russia)能源制裁终归坑了谁?

"【环时深度】西方对俄罗斯能源制裁终归坑了谁?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"

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英国(Britain)油轮“马林·罗安达”号1月26日被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击中,这艘船装有从俄罗斯(Russia)运出的名为石脑油的石油产品,此事引发世界舆论哗然。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近两年,米国、英国(Britain)等七国集团(G7)我国和欧盟对俄制裁力度不断加大,其中能源制裁是重点。然而,这些制裁措施却长期“漏风”,尤其是牵头实施制裁的米国等国也频频被爆出广泛的规避行为,而对俄“致命一击”带来的反作用力更多地落在了米国的欧洲盟友们身上。近日,米国又突然宣布收紧液化天然气出口,使很多从依赖俄罗斯(Russia)能源转为依赖米国能源的我国再度面临风险,多国纷纷展开反思并对所谓“米国优先”的国策展示出更加谨慎的态度。

美欧多国仍与俄油保持复杂且紧密的关系

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美英等国持续加大对俄经济(Economy)制裁力度,不断推进与俄罗斯(Russia)在金融、商贸、人文等各领域的“全面切割”,特别是在能源贸易方面。随着“北溪”管道爆炸事件的发生,以及对俄能源航运限制令、石油出口限价令等一系列制裁措施的实施,欧盟似乎已打消长期以来的顾虑,下定决心摆脱对俄罗斯(Russia)油气资源的依赖,从而补上对俄制裁的最大短板。

从一些宏观数据来看,美西方我国的对俄能源制裁似乎有些成效。世界能源署(IEA)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,2023年欧洲的天然气需求下降7%(约350亿立方米),降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,同年俄罗斯(Russia)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为450亿立方米,也降至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。英国(Britain)下议院图书馆的报告显示,去年1月,英国(Britain)没有直接从俄罗斯(Russia)进口任何化石燃料。然而在2021年,英国(Britain)从俄罗斯(Russia)进口的天然气、石油和煤炭的总价值还高达45亿英镑。根据天然气出口国论坛(GECF)的报告,2023年前6个月中,俄罗斯(Russia)在欧洲管道天然气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已降至第三位,前两位分别是挪威和阿尔及利亚,其中挪威所占份额高达56%,俄罗斯(Russia)仅为10%左右。

不过,也有观点认为,在进口和使用俄罗斯(Russia)能源的问题上,美西方我国内部“远非铁板一块”,用于补齐最大短板的“补丁”依然四处漏风。《福布斯》杂志俄文版日前刊文称,2023年是美西方我国对俄制裁的“失败(Failure)之年”。文章认为,虽然欧洲从俄罗斯(Russia)的管道天然气进口量持续下降,但2023年欧盟我国仍从俄罗斯(Russia)进口了约135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,与2022年的1400万吨基本持平。其中,进口量第三名分别是西班牙的470万吨、比利时的360万吨和法国的330万吨。德国《法兰克福评论报》2月5日还报道称,由于俄乌冲突,奥地利正成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国,通过将俄罗斯(Russia)天然气间接出口到其他欧盟我国,奥地利20年来的能源出口量首次超过消耗量。俄罗斯(Russia)《生意人报》报道称,欧洲部分因禁用俄罗斯(Russia)管道天然气所产生的缺口已经被液化天然气进口所取代。

在石油方面,通过经由第三国加工转运、秘密提供设备等方式,美欧多国仍然与俄罗斯(Russia)的石油保持着复杂而又紧密的关系。据英国(Britain)广播公司(BBC)2月5日报(Daily)道,目前(Currently)仍有数百万桶用俄油制成的燃料“钻空子”被进口到英国(Britain),不少企业利用(Use)世界公认的“原产地规则”,即原油一旦在另一个我国被精炼加工过,就会被标记为原产于该国,从而以不违法且不违反制裁禁令的方式进口俄油产品。英国(Britain)《独立报》报道称,去年,印度从俄罗斯(Russia)的原油进口量增加了1倍多,并通过加工和转售俄油获取了巨额利润。欧盟从印度的石油进口量也升至“创纪录水平”,27个欧盟我国中有20个通过印度购买俄油。

而据俄新社报道,2022年率先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(Russia)石油的米国,也在去年10月和11月两次进口俄油。米国能源信息署回复称,米国炼油厂去年11月通过巴哈马进口的约1万桶俄罗斯(Russia)石油,是在制裁生效前从俄罗斯(Russia)出口至巴哈马,并在巴哈马与其他产地的石油进行(Carry Out)了混合,最终运抵米国的。因此,这批石油并未违反米国的制裁规定。

去年11月,米国《华盛顿邮报》以《俄罗斯(Russia)的被禁石油流入五角大楼供应链》为题曝光了米国的秘密“洗油”链条。在制裁措施开始实施后,一家为美军服务的希腊炼油厂迅速进行(Carry Out)调整,称它已停止接受违禁石油并找到其他货源。然而,《华盛顿邮报》对航运和贸易数据进行(Carry Out)检查后发现,来自俄罗斯(Russia)的石油产品会从俄在黑海的塔曼、新罗西斯克、图阿普谢等港口发货,绕道数百英里,经由博斯普鲁斯海峡运往土耳其的一个石油储存设施,随后再被送往希腊的炼油厂。此时,由于该石油已多次易手,其俄罗斯(Russia)印记已被掩盖。在希腊,这些石油会被精炼并混合不同产地的石油产品,最终部分供应给米国军方。

据米国“政治”新闻(News)网站报道,美西方2022年12月开始对俄罗斯(Russia)原油实行每桶60美元的上限,但广泛的规避行为和巨大的漏洞使俄罗斯(Russia)仍然可以通过石油出口赚取数十亿美元,目前(Currently)俄油的实际售价也一直高于价格上限。除了秘密购入俄油,米国《财富》杂志网站还披露,在西方我国发起制裁后,斯伦贝谢等米国主要油田服务提供商仍向俄罗斯(Russia)提供了超过5500件相关设备,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。

美英成为“对俄制裁中的最大赢家”

如今,美西方对俄制裁短板尚未补齐,对俄“致命一击”所带来的反作用力则更多地落在了欧盟身上。为达成与俄能源脱钩,欧洲多国一方面持续压缩本国油气市场的消费需求,同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用,另一方面则加速调整天然气进口结构,把对能源的依赖交付给了米国等所谓的“可靠盟友”。

德国持续推动液化天然气在欧洲内部的管道化输送,将来自米国和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输送至捷克和奥地利。而意大利则希望(Hope)成为欧洲的天然气枢纽,其天然气进口路线不仅有连通阿尔及利亚的TransMed管道,还有连通阿塞拜疆的跨亚得里亚海管道(TAP);此外,意大利还与利比亚共同投资开发了两个海上天然气田,预计于2027年开始交付天然气。目前(Currently),在欧盟我国中,虽然仍有匈牙利更愿意通过“土耳其溪”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(Russia)购买天然气,但是匈牙利也有意大利的天然气作为替代方案。

弗兰克是德国一家化工企业的工程师,他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:“德国众多化工企业几十年来经历风风雨雨,但从没遇到过像现在这样的挫折。”他表示,由于俄罗斯(Russia)天然气以前是德国化肥和化学品制造的关键原材料,所以这种廉价天然气的获取路径被切断后,德国化工生产商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损失,就连化工巨头巴斯夫的税前利润都从2022年的69亿欧元降至去年的38亿欧元,几乎直接砍半。

德国财政部长曾表示:“我们(We)不再具有竞争力,变得更穷了,因为我们(We)没有经济(Economy)增长。”目前(Currently),德国工业、建筑业、服务业和农业也普遍存在悲观情绪。对此,欧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·奥连琴科分析称,德国经济(Economy)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俄制裁带来的影响,特别是停止从俄进口能源。他说,在燃料成本飙升的背景下,许多德国化工企业开始将生产转移到其他能源成本较低的我国,比如米国。德国行政部门为节省预算取消对农民(Farmer)的燃料补贴,引发全国农民(Farmer)大规模罢工。因为农民(Farmer)必须以市场价格购买燃料,从而导致企业不得不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,结果(Result)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破产。

据俄罗斯(Russia)《莫斯科共青团员报》报道,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自2022年2月起,欧盟进口天然气的月平均支出快速增长,其中管道天然气支出从36亿欧元增至75亿欧元,液化天然气支出从36亿欧元增加到77亿欧元。在此期间,欧盟因拒绝进口俄罗斯(Russia)天然气已多支付1850亿欧元,而米国和英国(Britain)分别从中赚取了530亿欧元和270亿欧元,成了“对俄制裁中的最大赢家”。在石油方面,报道称,自2022年夏季以来,欧盟为替代俄油而产生的损失可能已达到3000亿欧元。在此期间,米国和中东产油国对欧盟的石油出口额分别高达1200亿欧元和1000亿欧元。

日本(Japan)2023年版能源白皮书提出,随着对俄经济(Economy)制裁长期化,全球将持续围绕液化天然气展开“争夺战”,到2025年可能愈发“吃紧”。俄罗斯(Russia)是继米国、卡塔尔和澳大利亚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,其目标是到2030年将产量增加两倍,达到约1亿吨,从而将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目前(Currently)的8%增加到20%左右。据德国《柏林报》报道,米国行政部门希望(Hope)通过制裁俄罗斯(Russia)北极液化天然气2项目等方式,从根本上削弱俄罗斯(Russia)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存在。由于制裁,目前(Currently)外国股东已暂停参与俄罗斯(Russia)北极液化天然气2项目,放弃为俄罗斯(Russia)新液化天然气工厂融资和承购合同的责任。

西方对俄能源制裁背后的“米国优先”

虽然付出了高昂的能源进口替代成本,欧盟并没有换来对自身能源安危的保证。“欧洲正在用一种能源风险换取另一种能源风险”,德国《法兰克福评论报》2月4日称,长期依赖俄罗斯(Russia)天然气的欧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找到了替代品,即米国的天然气。但报道认为,欧洲的这种替代意味着其能源安危仍取决于无法控制的因素,比如很容易受到大西洋飓风季节可能华盛顿政治游戏(Game)影响。

以德国为例,随着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的持续,米国对于德国的液化天然气供应来说极其重要。2023年,米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。根据德国能源与水工业协会的数据,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25日期间,德国从米国购买了绝大多数液化天然气,占比高达83%。然而近期米国突然宣布暂停液化天然气新出口项目审批,让欧洲切实感觉到米国这个盟友似乎并不那么可靠。“拜登的重大气候国策变化让德国感到紧张(Nervous)。”德国《焦点》周刊这样写道。德国《时代周报》甚至直言:“拜登正在冷落欧洲。”

目前(Currently),欧洲化工企业支付的天然气价格几乎是米国买家的三四倍。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曾公开指责液化天然气出口商利用(Use)俄乌冲突推动“米国的经济(Economy)主导地位和欧洲的衰弱”。去年,西欧从米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数量甚至超过了其他8个最大供应商的总和。咨询公司埃森哲天然气部门总经理奥根·科斯表示:“欧洲有可能变得依赖单一供应商,并最终受制于他们(They)设定的价格。”

除欧洲外,日本(Japan)也受到米国收紧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影响。据《日本(Japan)经济(Economy)新闻(News)》报道,日本(Japan)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在2022年内达到7200万吨,居全球第一位。日本(Japan)一直在增加来自米国的液化天然气采购量,2022年达413万吨,较5年前增加了4倍多。不过数据显示,日本(Japan)采购米国液化天然气运输天数平均约为30天,是从卡塔尔可能澳大利亚进口运输天数的近2倍。报道称,日本(Japan)能否将米国液化天然气作为稳定的重点采购对象“仍成问题”。彭博社日文网站称,日本(Japan)恐将在推进能源安危计划和协调与西方我国关系之间左右为难。

“米国优先”,德国《先锋》杂志网站这样形容西方对俄能源制裁。有德国民众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美西方加大对俄罗斯(Russia)的制裁,执行“米国优先”国策,而欧盟一些我国一直追求所谓“西方团结”,并没有意识到欧盟各国利益正遭受损害。现在,一些欧洲我国不得不争取例外,比如匈牙利、捷克和斯洛伐克等都希望(Hope)从俄罗斯(Russia)进口能源,“欧盟内部对美英等国近期的一系列行动越来越保持距离”。

【环球时报驻俄罗斯(Russia)、日本(Japan)、德国特派特约记者 隋鑫 岳林炜 青木 环球时报特约记者 柳玉鹏】

【环时深度】西方对俄罗斯(Russia)能源制裁到底坑了谁?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131) 踩(50) 阅读数(5176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